星期二, 一月 23, 2007

大师

去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关于《易中天品三国》,那是偶然在电视台看到的节目,后来就喜欢上了易教授的讲课风格,朴素风趣有内涵。不过没那么多时间去看电视节目,所以我都是收集的MP3版本的,放在手机里听。易中天教授的节目中经常提到史学大师吕思勉,听多了,难免有点神往历史的沧海,而我犹如一粟。甚至勾起了我青年时代的文学憧憬和历史情怀。那时候的我对写诗和考古的热情跟今天网上冲浪的热情不相上下。

今天坐公交上班,快到化龙巷时,眼睛往路边一瞥,见到一个路标,上面写着“吕思勉故居”,呵呵,原来大师就在身边,欣喜,有空我去拍个照。

附:

吕思勉(1884-1957)字诚之,出身1884年2月27日(光绪甲申二月初一)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,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,15岁入县学。

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、常州府中学堂,学生中 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、赵元任等人。


1905年起﹐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﹑常州府中 学堂﹑南通国文专科学校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﹑沈阳高等师范学校(后改为东北大学)﹑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任教﹐并任中华书局﹑商务印书馆编辑。

1926年起﹐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﹐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。1941年﹐上海租界沦陷﹐光华大学迁川﹐乃携眷归乡﹐闭户著书。抗战胜利后﹐重返光 华大学。1949年后﹐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﹑上海历史学会理事﹑江苏省政协委员。


他读书广博,着重综合研究,讲究融会贯通,一生著有 两部中国通史、四部断代史、五部专门史,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,共计1000多万字。


他著述宏富﹐主要有﹕《白话本国史》 (1923)﹑《吕着中国通史》(1940﹑1945)﹑《先秦史》(1942)﹑《秦汉史》(1947)﹑《两晋南北朝史》(1948)﹑《隋唐五代 史》(1957)﹑《历史研究法》(1945)﹑《史学四种》﹑《中国民族史》(1934)﹑《经子解题》(1926)﹑《先秦学术概论》(1933)﹑ 《理学纲要》(1931)﹑《宋代文学》(1931)﹑《中国制度史》﹑《文字学四种》﹑《吕思勉读史札记》等


吕思勉对经学﹑文字学﹑文学亦有独到见解。他治学严肃﹐作风踏实﹐为人诚朴﹐谦虚谨慎。晚年想通读《道藏》﹐研究道教思想﹐为后人开辟途径﹐惜未如愿﹐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。

没有评论: